期待人工智能重塑學校行政 — 回應陳校長有關人工智能與學校行政文章
陳德恒校長早前在他的文章《AI與學校行政》中提出,人工智能(AI),特別是大型語言模型(LLM),將會顯著改變未來的生活方式、職業形態和人力需求。故此,教育界必須積極應對。陳校長從不同層次提出對策,例如教育當局需要進行長遠規劃,並在課程教學上進行變革,增強師生對AI的意識;校董會(IMC)應根據對人工智能的了解,準確地進行財務和人力資源的投入;學校管理層更應透過培訓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對行政的影響,並據此調整教師培訓及人力調配等等。陳校長相信,人工智能在學校行政中的角色將越來越重,在可見的未來(約五至七年),它會主要提供便利,可以協助起草文書草稿,減少基礎文書工作量,但最終的專業判斷和決策仍需由真人完成,因為學校不會將專業職能和聲譽完全交由機器主宰。
陳校長對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影響具深刻的洞察力,他不僅預見大型語言模型將對未來教育行業形態的深遠影響,更提出了涵蓋教育當局、校董會及學校管理層等多層次的應對策略,還務實地指出,人工智能能減輕教師文書負擔,但專業判斷仍需由真人完成,強調了人類在教育中不可取代的角色。此外,陳校長亦重視教師培訓,提出調整培訓方向與內容,展現了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關心。
在教師角度,善用人工智能減輕行政工作量,乃至增加行政效率是和陳校長一致的。我們樂見人工智能能夠協助老師處理繁瑣的文書工作,甚至把更多重複流程自動化,例如學生點名、成績統計、報表生成等,讓老師能從中解放出來,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學和學生發展上。
但在前線,對於如何用人工智能提升行政效率,卻會有另一番觀察。前線的行政效率不高,往往和幾個原因有關:
首先,學校組織結構複雜,層級與部門間溝通協調常受限於日常工作繁忙,若行政程序又繁瑣,決策時需多方考量,勢必影響效率。若有校本的人工智能平台,既能自動傳遞信息,智能決策支持系統助管理層高效決策,智能工作流程管理系統明確職責並自動分配任務,智能知識庫便利教職員工查詢資訊或調出文件,智能協作平台促進部門溝通,智能數據分析則能找出協作瓶頸並優化。這些工具能有效精簡層級、釐清職責、促進協作,大幅提升行政效率。
另一原因是流程不夠暢順。繁瑣行政流程耗時費力,若缺乏標準化,各部門工作方式不一,不論協調還是各行其事,都影響效率。若流程僵化,學校更難以應對突發狀況。人工智能的智能自動化與流程優化功能至關重要,自動處理行政流程、識別表單、設計標準化流程、監控流程執行並提供優化建議,甚至自動調整流程以應對變化,將能大幅提升效率。這不僅減輕教職員工的行政負擔,也讓學校能更靈活地應對各種情況,將資源集中於教學與學生發展。
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,我們更應關注人力資源管理 — 如果學校的人才發展方向模糊,教師團隊中出現人職不符,加上教師績效指標不清,教師容易工作怠倦,不僅影響教師個人發展,更會削弱學校整體教學品質。我們期望人工智能能根據校情,設計科學合理的績效指標,自動採集數據並客觀評估,提供及時、個性化的回饋。這不僅能激勵前線教師,提升工作動力,也能減輕中高層工作量,讓學校精準掌握教師優劣勢,提供相應培訓,確保教師團隊持續進步,使每位教師皆能適得其所,最終支持學校發展。
人工智能正快速融入教育,將為學校行政與教師專業發展帶來便利與挑戰。陳校長從多層面提供策略,並強調人類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,教育當局與學校管理層不妨進一步思考如何善用人工智能,提高行政效率、標準化流程及優化資源分配,以減輕教職員工負擔,集中資源於教學,並以結合人工智能的科學化績效管理與個性化培訓,支持教師專業發展,進一步提升學校教學水平,促進教育進步。